導語
腫瘤免疫細胞療法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可在不損傷機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前提下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并且調節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與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化療、放療有明顯的互補性,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新的腫瘤治療模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胃炎、腸炎、咽炎、肝炎等各種炎癥都不太重視,認為不適的時候,吃消炎藥或止疼片扛一扛就過去了,很少有人知道“久炎成癌”這件事。
2012年《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雜志發表了一項調查研究,在收集了184個國家/地區、27種癌癥發病率的龐大數據之后,研究結果顯示:全球約1/6的癌癥是由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我們俗稱的“炎癥”。
炎癥是各類炎癥性疾病的統稱,是機體對于刺激時的一種防御反應,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根據炎癥持續時間的不同,可分為急性炎癥與慢性炎癥。
大多數人認為,比起慢性炎癥來說,急性炎癥對身體的傷害更嚴重,其實不然。當機體出現急性炎癥時,會帶來短暫的不適和腫脹,但卻會讓大量的免疫細胞快速移動到發炎區域,并且消滅所有入侵的病毒、細菌。相反慢性炎癥就像“水滴石穿”般慢慢地摧殘人體免疫健康,等到時機成熟之際就發生災難性的爆發,直接危害身體健康。
“炎久必癌”,這是很多腫瘤醫生常常在問診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長期被各種慢性炎癥侵蝕,最終就會激發腫瘤的發生。
但是大大小小的炎癥那么多,有些炎癥帶給身體的反應也沒有那么明顯,日常上班族工作又太忙碌,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醫院一一檢查,一不小心就疏忽了對自己身體的關心。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日常預防炎癥、遠離腫瘤的呢?
其實,想要預防慢性炎癥和癌癥,除了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可以通過提高機體免疫細胞活性與數量的方式,來調節炎癥反應與清除癌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簡稱NK細胞)是人體內重要的免疫細胞,被譽為“人體抵抗癌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第一道防線”。
NK細胞不僅在抗病毒感染、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及降低移植后排斥反應等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的靶細胞,產生大量的免疫活性細胞因子。
隨著生物治療發展,NK細胞的療效逐漸被臨床實踐所證實,為預防腫瘤復發、改善腫瘤患者生存質量提供新的途徑。
回輸NK細胞治療在改善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和免疫功能方面療效較好。
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臨床研究人員在行業期刊《中國現代醫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60例自然殺傷細胞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評價》的臨床觀察報告。
該報告指出為了探討自然殺傷細胞在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中的療效,選取了在該院住院治療的60例惡性腫瘤患者,予以回輸NK細胞治療進行觀察研究。
一般資料:在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住院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28~65歲,平均(43.3±3.5)歲。所有患者病情穩定、神志清楚,排除心、肺、肝、腎疾病。其中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肺癌10例,乳腺癌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各6例,胃癌及結直腸癌各5例,多發性骨髓瘤4例,腎癌2例,黑色素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各1例。
治療方案:傳統手術治療、化療、放療或聯合治療結束后,一般情況穩定的患者,在無菌狀態下抽取靜脈血120ml,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對靜脈血進行分離,對成功分離后的單個核細胞進行培養,18~21天后收獲細胞并用于臨床治療。細胞培養過程中,取細胞培養液進行細菌、真菌及內毒素檢測。治療前1d采集少量細胞樣本進行計數及活性檢測。達到預期的細胞培養目標(細胞總量約5×109個,NK細胞純度達95%)后,收集細胞進行靜脈回輸。
研究結果表明,傳統治療方案聯合回輸NK細胞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整體生存質量,尤其軀體和認知功能獲得較大改善;在癥狀維度方面,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和疲勞;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治療后CD4+/CD8+比值及CD56+細胞比例顯著上升。
本研究結果證實,回輸NK細胞治療可顯著改善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并調節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在NK細胞治療過程中,僅1例患者出現低熱的不良反應,對癥治療后好轉,整體安全性良好。
表:60例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綜上所述,NK細胞在腫瘤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自開展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以來,NK細胞對各類實體瘤均取得一定的療效。
本研究表明,回輸NK細胞治療在提高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質量方面作用明顯,幾乎無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無痛苦的治療方案,具有非細胞毒性和靶向性優勢,可以與手術、放療和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案互補,為改善晚期腫瘤患者預后和生存質量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