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在我國成年人中,糖尿病總患病率為10.9%,且逐漸趨于年輕化,處于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達35.7%,特別是近兩年患病率明顯升高,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估計,全世界每30秒就有一條腿被截肢,其中85%是由糖尿病足潰瘍并發癥引起的。多數糖尿病足是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引發神經病變,缺乏疼痛預警,加上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傷口難以痊愈,造成潰瘍,面臨截肢風險。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并發下肢神經病變及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足部感染、足部潰瘍和/或深部組織破壞。其中糖尿病足的潰瘍連續性、可重復性和不愈合性是這種并發癥的主要特征,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尤其是糖尿病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中最痛苦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據悉,我國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發病率高達8.1%,而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年死亡率高達11%。
在所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中,糖尿病足病是相對容易識別、預防比較有效的并發癥,盡早識別糖尿病足病高危因素并采取積極對策,至少可使一半以上的糖尿病足病引起的截肢得到避免。
傳統治療方法通常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然而對于因動脈閉塞性病變導致的足部缺血病患來說,藥物治療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外科血運重建應是首先考慮的方法。但由于此類患者多是老年人,經常伴有心腦血管病變,無法承受手術治療帶來的風險;另外,此類患者的下肢病變多累及小腿動脈,經常有部分患者缺乏遠段動脈流出通道,這部分患者由于無法接受動脈搭橋或血管介入治療而經常面臨著截肢的危險。
糖尿病足潰瘍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臨床醫學挑戰,因為傳統治療方法不足以降低截肢率。因此,深入研究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和生物學特征,探索新的治療策略并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近年來很多臨床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MSCs)可分化成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缺血肢體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和恢復患肢的血供,從而達到改善肢體缺血、治療糖尿病足的目的。
改善糖尿病足,較常用的干細胞就是間充質干細胞。它改善糖尿病足,主要是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的。一方面,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到人體后,可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進行再生修復。另一方面,通過間充質干細胞的旁分泌作用,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促進新生血管形成。
間充質干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包括血管生長因子(VEGF)、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堿性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轉化生長因子(TGF-β)和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這些細胞因子促進內皮細胞增殖,促進肉芽組織和新血管的形成,改善血供,促進上皮角化細胞以及成纖維細胞的遷移,從而促進糖尿病足潰瘍傷口愈合。
除此之外,間充質干細胞亦分泌神經營養性生長因子(NGF和BDNF),有利于潰瘍部位的周圍神經病變的恢復。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足的原理就是利用干細胞自身修復的歸巢效應,在缺損部位分化出新的上皮,以促進傷口愈合。干細胞療法的優勢在于,它既能促進傷口愈合,還能從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經病變,減少糖尿病足、潰瘍及其他創面的發生率。
近年來,隨著生命醫學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和實踐,糖尿病足潰瘍外科輔助用藥成為重要研究方向,尤其在干細胞及其相關衍生生物制品治療糖尿病足潰瘍臨床應用方面成果顯著。
2022年9月,西安交通第一附屬醫院在國際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發表的臨床研究結果證明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據研究,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足潰瘍愈合的初步臨床益處已顯示,包括良好的耐受性、縮短至1.5個月的愈合時間和良好的3年無截肢生存率。
當前研究中的臨床證據表明,進一步的I/II期研究需要更大的患者群體和更嚴格的設計,以探索干細胞對糖尿病足愈合的療效和機制。
01
2002年8月英國醫學雜志首先報道了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缺血的方法獲得成功。其方法主要如下:在局部麻醉下獲取骨髓,然后進行骨髓干細胞的分離,最后將分離所獲得的骨髓干細胞移植到缺血肢體。早期治療可以緩解或完全解除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可以促進潰瘍愈合等。
02
2004年1月,士兵王茂森在463醫院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醫生從其外周血中提取了干細胞并注入其麻醉下的腿部。術后一周,小王的疼痛感減輕,行走更輕松,足部皮膚顏色也改善。半年后,醫生進行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小王缺血的兩側小腿及足部生長了連成網狀的毛細血管,改善了供血情況。小王隨后順利歸隊。
03
200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發表文獻稱他們在臨床研究中,將13例糖尿病足患者,抽取自體骨髓350mL,去除紅細胞,經密度梯度離心,分離出單核細胞懸濁液約40mL,行下肢缺血肌肉內局部注射。結果發現,小腿疼痛緩解率為100%,足部疼痛改善率為84.6%,保肢率為80%,冷、涼感覺改善率為100%。1例間歇性跛行患者的行走距離由術前的50m延長至120m。7例患者的8側患者動脈造影均顯示有新生側支血管形成。
04
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陜西省人民醫院住院的Ⅱ型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患者5例(8肢),平均年齡60±9.8歲,均有足部潰瘍,并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動脈狹窄。醫療團隊在無菌條件下,將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懸液按3cm×3cm間距于患處多點肌內注射,病變嚴重者足部按1cm×1cm間距注射,潰瘍周圍重點注射。治療后足部疼痛和麻木程度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顯著改善;潰瘍全部愈合。
05
2011年10月,中外醫學研究發表文獻,記錄淮南東方醫院集團腫瘤醫院應用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一位11年病齡之久的59歲男患者的案例,臍帶血干細胞移植2月后潰瘍創面愈合,皮溫正常,麻痛感消失,半年后復查下肢血管可見不同程度的新生毛細血管形成。
06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救部成功采用“干細胞治療術”治愈一名年近七旬、患有糖尿病足的老人。患者劉婆婆已患有糖尿病25年,半年前右腳大拇指關節處出現潰瘍,經過多種藥物治療不見效。她入院時潰瘍面積已達4平方厘米,伴有分泌物。采用“干細胞治療術”,28天后創面得到良好愈合,隨訪6個月后發現血管重新顯露并無復發。
隨著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干細胞療法成為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新方法。傳統的治療方案對糖尿病足無明顯效果,干細胞療法可以從根源上治療糖尿病足,而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停留于將傷口護理好這一層面。隨著干細胞療法的不斷發展,眾多糖尿病足患者也看到了更多的治療希望,同時也有望能更快的減輕病情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