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服務并促進企業學法、知法、守法、用法,11月3日,由市委政法委、市法學會舉辦東莞市第十三屆“以法興企”文化沙龍。文化沙龍由企業代表、商協會代表、法律專家共同研討企業經營法律問題,以提高企業的合法經營意識、防范法律風險。”中國法學會理事、省法學會常務理事、市法學會會長鄧志廣出席并講話。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黃鍵主持活動,清溪鎮黨委書記葉錦銳致辭,市法學會副會長陳波出席活動。
本次沙龍特別邀請東莞理工學院科技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夏能禮主講,由專家答疑。市中級法院民三庭法官葉志超,東莞理工學院法律與社會工作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鄭玉敏,市法學會副會長、市律師協會會長陳錫康,市律協副會長、東莞中立法律服務社理事長蔡國民,省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任蔡浩先后解答解讀了疑難問題。
鄧志廣表示,“以法興企”文化沙龍活動對密切政企關系、扶持企業發展壯大、護航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要進一步以文化沙龍活動為載體,引領企業家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提升企業法治素養,鼓勵企業依法參與市場競爭,激發企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進一步強化法治實踐,將活動觸角延伸至各鎮街(園區),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治保障。進一步利用法學會智庫資源,為企業提供以法律為主線的全方位立體式服務。進一步做優做強“以法興企”文化沙龍東莞品牌,建立法律服務與企業發展之間長期互通的“綠色通道”,努力形成長效機制,聚力形成企業依法經營、崇尚法治、守法光榮的濃厚氛圍。
我司組織員工代表積極踴躍上線收看直播。會員通過學習,提高合法經營意識,防范企業風險。
相關新聞
活動吸引7.5萬多人次在線觀看
東莞市第十三期“以法興企”文化沙龍由東莞市委政法委、東莞市法學會主辦,清溪鎮委、鎮政府協辦。特邀法學法律專家,各鎮街園區法學會、商會副會長或企業代表,清溪鎮有關單位代表、60家企業家代表,共約110余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進行了網絡直播,吸引7.5萬多人次在線觀看。主辦方表示,活動結束后,在場在線的企業家代表如有疑難問題,可以到東莞中立法律服務社各站(點)進行咨詢。東莞中立法律服務社各站(點)主要設置在各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和基層法庭,專門有一批專業的律師負責對法律問題進行免費答疑。
沙龍活動舉辦之前,清溪鎮發放了有關調查問卷68份,有效回收41份。在回收調查問卷的41家企業中,有35家企業有聘請法律顧問,占比約85.3%,還有部分企業雖然沒有聘請法律顧問,但也設有法律專員的崗位,體現出企業對于依法治企、防范法律風險有著高度的重視。
專家講座:善用法治方式構建保障體系
活動中,東莞理工學院科技創新研究院黨委書記夏能禮教授作了《企業持續創新與法治保障》主題講座,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分享了企業創新發展應遵循的三個法則。
他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支撐,是興企的必然路徑,是強企的不二選擇。技術創新需要遵循技術發展規律,也需要綜合運用法治思維,并善于利用法治方式構建系統保障體系,確保創新過程安全、創新成果穩固、創新持續可期。
首先,企業要遵循大法則,即就宏觀層面而言,要進行綜合性的創新戰略規劃。要善于運用公司法、證券法、競爭法、國家財經法律等領域的法律規則,將企業技術創新、日常經營管理與市場開拓進行統籌謀劃,在法治的規范框架下確定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方向,并設定企業“多快好省”地進入資本市場的路徑。
其次,企業要遵循中法則,即就中觀層面而言,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技術創新規劃。要善于運用國家科技法、科技政策、知識產權法等領域的法律與政策規則,敢于吸納企業外部科技創新資源,打造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可持續創新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同步形成表征企業科創屬性的全方位全鏈條證據體系,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打下扎實的基礎。
最后,企業要遵循小法則,即就微觀層面而言,要對技術研發布局與專利布局進行系統性謀劃。要善于運用具體的知識產權規則,將企業具體的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融為一體,推動企業開展具體產品的研發布局與專利布局緊密融合,驅使企業的研發投入能夠形成高價值技術資產,并打造企業自身的專利壁壘,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固化企業的創新特質與科創屬性,獲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敲門磚”。
夏能禮認為,企業的創新發展在任何層面都離不開法治的護航與保障。企業推進創新要善于利用法治規范形成自身的創新法則,創新活動要在法治框架之內進行,使所有環節的創新活動符合法治規范以保證創新安全,同時,企業更要善于利用法治規則保護創新成果、鞏固創新基礎,夯實創新根基,最終形成可持續性的創新發展能力。
干細胞 | 免疫細胞 | 醫美研究 | 健康管理
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